毛泽东八议阿Q (1937-1959) | 尝试用关键词读书 | 百足齋编 百代脚印 Liu Shanling | 2020.9.30
Chairman Mao’s eight quotes between 1937 to 1959, from Lu Xun’s satiric novella, The True Story of Ah Q. One of them, is 阿Q到底姓什么虽不清楚,但也没有听说他曾被开除家籍, which translates to: ‘although Ah Q’s surname is not clear, but never heard that he was expelled from his family’, which reminds me that Dr. Miles Yu has just been kicked out of his this month in China.
- 大家知道,死去不久的鲁迅,在他的一篇小说上,描写了一个叫做阿Q的人,这个阿Q,在任何时候他都是胜利的,别人则都是失败的。让他们去说吧,横直世界上是不少阿Q这类人物的。《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一九三七年三月一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90页
- 让步是有限度的。在特区和红军中共产党领导的保持,在国共两党关系上共产党的独立性和批评自由的保持,这就是让步的限度,超过这种限度是不许可的。让步是两党的让步:国民党抛弃内战、独裁和对外不抵抗政策,共产党抛弃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我们以后者换得前者,重新与国民党合作,为救亡而奋斗。如果说这是共产党的投降,那只是阿Q主义和恶意的污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 一个队伍里头,人们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常是不整齐的。但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有好的态度。家庭里是很少有开除家籍的事情的。阿Q到底姓什么虽不清楚,但也没有听说他曾被开除家籍。阿Q斗争起来也算英勇。他的缺点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加党八股,毫无自我批评精神。人家的疮疤他要揭,他的疮疤人家揭不得。至于教条主义和党八股,那厉害得很。长凳一定要叫长凳,不能叫条凳,叫条凳是路线错误,那样教条主义,那样党八股!但是,写阿Q的作家,还是喜欢阿Q的,因为反革命把他枪毙了。所以对于有缺点的人,我们要团结一致。《七大工作方针》1945,4,21
- 关于犯错误的同志,我想只有两条:一条,他本人愿意革命;再一条,别人也要准许他继续革命。本人也有不愿意继续革命的,比如陈独秀不愿意继续了,张国焘不愿意继续了,高岗、饶漱石不愿意继续了,那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是愿意继续革命的。但是还有一条,要准许别人革命。我们不要当《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他不准阿Q革命;也不要当《水浒传》上的白衣秀士王伦,他也是不准人家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险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革掉了。高岗不准人家革命,结果还不是把自己的命革掉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结论》(1955,10,11)
- 《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论十大关系》1956,4,25
- 要展开讨论,整风,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它的发展史。谁怕批评?阿Q。《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1957.3.19)
- 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要《死魂灵》,也要《阿Q正传》。鲁迅翻译了《死魂灵》、《毁灭》等等,但是他的光彩主要不在这方面,是在创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8,24)
- 我是赞成朱自清的风格的。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一个教授,他的文章写得好,另一个侧面不好,就是不神气。第一个神气的是鲁迅,他的话是口语。鲁迅的杂感,你看那个《阿Q正传》不是口语?“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什么“儿子打老子”之类都是口语。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一九五九年四月五日)
结语 · Epilog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延安主张释蒋言和,也有人说这是向蒋介石投降。毛泽东为阐述与国民党妥协的道理,以阿Q做比喻,批评那些不懂让步,不识应变的人是阿Q主义,自己“都是胜利”,别人都是失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运用阿Q这个概念,来帮助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鲁迅是在西安事变前一个多月才去世的,当时各种媒体都在纪念鲁迅,阿Q正是社会热点话题。
1937年毛泽东先后两次提及阿Q,都是在批评阿Q的精神胜利法。目的是说明国共携手的必要。1945年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再提阿Q,则是把他当作有缺点的可以团结一致的人,阿Q的问题主要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外加党八股。人家的疮疤他要揭,自己的疮疤别人碰不得。更糟糕的是这种人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长凳就是长凳,说条凳也不允许。如果让阿Q管事下面也就只有了一种声音。
建国之后,1955,56,57年毛主席三次讲话提到阿Q,都与党内斗争有关,前两次阿Q都是指犯了错误,愿意继续革命的同志,水浒里的王伦还有被打倒的高岗则是不准阿Q革命的假洋鬼子,高饶不仅不许别人革命,而且自己也不愿意继续革命,陈独秀,张国焘也都是本人不愿意继续革命的典型。毛泽东警告要给反对派出路,不准别人革命,最后会像水浒里的王伦革掉自己的命,但毛还坚持区分是不是愿意继续革命,陈独秀,张国焘不愿意继续革命,也就不在团结的范畴。1957年之后,毛泽东不大批评阿Q,也不大说要把阿Q和假洋鬼子加以区分,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论十大关系》里说这番话,十年后的1966年,大概他已不放在心上了。
毛泽东还有另外两处提到《阿Q正传》都是在说鲁迅创作,1956年毛与音乐家谈话,说到学习外国音乐和创作本国音乐的关系,随便就提到了鲁迅的翻译和创作,毛泽东认为鲁迅的光彩还是在他的创作。
最后一次是在1959年八届七中全会上,谈的也是鲁迅的语言风格,毛泽东拿朱自清与鲁迅比较,赞赏鲁迅文章写得第一神气, 所谓神气是说鲁迅能够通俗,敢于把下里巴人的俗话写进文章,小尼姑的脸和尚摸得,为什么我就摸不得。现在有些人讲话不神气,问题也是出在羡慕朱自清的雅,却学不来鲁迅的俗。
用关键词在毛泽东著作数据库里,检索到议论阿Q的八条信息,据此熟悉党史的人,还可从时间节点,讲话或写作背景中读出更多信息,研究文学的人也可了解毛泽东如何对阿Q做政治解构。现在学四史的干部,是不是也来琢磨一下,毛泽东如何拿阿Q为己用,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有神气,如何才算用口语讲话。还有,别人说长凳,你也可以说条凳,或者你说条凳,也要允许人家说长凳。
毛泽东讲话天马行空,林彪读书排兵布阵,为了研究列宁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林彪曾领着秘书翻遍38卷列宁文集,然后组织身边的人抄录了几百张卡片,现在有了数据库,没有那么多藏书和秘书,照样也能做。用关键词读书,虽然不能替代原文精读与通读,但运用数字检索,却能省去了从前考据家,穷年累月的功夫。
Be First to Comment